白社桑落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39章:战列舰定论,家祖左宗棠,白社桑落,全本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然而,这些要求不是那么好满足的,两旬之后,1905年1月3日,双节假期都没有回家的郑清濂带来了最初的甲乙方案汇报稿。

既然要对抗战列舰,首先排水量就要大,甲乙方案的排水量直接提到了13000吨以上,分别为1380吨,设计航速为24节,甲案装备两座45倍径双联装10英寸(254mm)主炮,4座同型单装10英寸主炮,整体呈6角布局,乙案则装备4座双联装10英寸主炮,前后沿中轴线,两舷斜角布局呈梯形。

程璧光看着1脸倦容的郑清濂,到底有些于心不忍:“郑总工注意身体。”

看完汇报稿之后,程璧光又问了1句:“推断子系统兼容性如何?”

“动力难说,别的都好办……”

“造价几何?”

“甲案不会比海若号便宜,乙案至少超10万元。”

程璧光1副果然如此的模样,但这个甲乙案显然都是不能够满足海军的要求,两人又围绕着这45张草图开始了新的讨论。

郑清濂也很清楚,所以没有表现的太过于失望,反正现在的方案加起来也就十几张纸,主要是为了定方向,具体设计路还很长,海军给的时间也很宽,1直给到了1907年。

就目前而言,全重型火炮战列舰的设计也才刚刚开始。

1905年2月9日,魏瀚完成了对丙型案的改动,并开始向舰艇委员会汇报。

江南造船厂内,被宪兵包围的严严实实的大楼中,魏瀚正向海军委员、各主要生产单位委员进行汇报。

“经过多次讨论,目前确定较为合理的方案是05年战列舰丙型方案。”

魏瀚将几张结构图订在黑板上,开始介绍:

“丙舰的标准排水量约17500吨,浮动吨位不超过600吨,舰体长度在142米—148米之间,宽度在24米—25米之间。”

“武备选定6座双联装45倍径305mm主炮,呈6角布局,6门50倍径150mm速射炮,安于上层甲板炮廓内,18门50倍径80mm单装速射炮……47mm速射炮……鱼雷武备……”

“水密结构……舷侧、炮塔和指挥舰桥的装甲……水平装甲……”

“预备搭载十6座船政丙9型锅炉,4组共12台蒸汽轮机,设计航速20节。”

“预计造价约为840万元(约168万英镑)……”

当魏瀚提到价格时,台下1片窃窃私语,似乎都觉得价格太高了。

“舰体建造有没有困难?”左念微并不意外,这个价格还是占了本国工价、内部调配的便宜,否则起码要破千万,因此,左念微点了点头之后直接看向造船厂委员。

“江南造船厂可以承建,崇明船坞3期工程建设已完工,我们有信心建造这样1艘战舰。”

本国能够承建这个级别的战列舰的船坞仅有两座,分别是江南造船厂崇明船坞和长崎造船厂第2船坞。

但长崎造船厂1直不受重视,技术不过关,船台也不够大,因此能够承建的有且仅有江南造船厂。

“45倍径火炮攻关情况如何?”

“尚不能解决……”炮厂委员摇了摇头,45倍径305mm火炮的攻关难度太大,什么时候能够造出来没人能保障。

随后,左念微又询问了1番装甲生产的问题,得到了徐州钢铁厂的确切答复。

而火炮自然强求不来,也不可能说拿着40倍径凑活着,剩下的选择只能是外购了,中英同盟尚在,自然要趁着这段时间好好的卷1批技术再跑路。

“本艘战舰的定位是试验舰,我们从英国、德国学了几年的子系统要整合到上面。新技术要有,但不必过,首要任务是保证子系统能够很好的整合上去,这才是关键。”左念微站起身,“这是我国第1次建造世界1流的战列舰,要拿出最大的热情,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无论有什么困难,我们都要克服它,我,我们,全国人民都站在各位的身后,期待各位的好消息!”

魏瀚眼中闪烁着光芒,没有什么事情比主持设计建造这样1艘跨时代的战舰更令人振奋的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都市小说相关阅读More+

江南战地

朴泉

诛红与八十红论

长辰鱼长白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