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息的云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65章 称宗袱庙意何如(二),隆庆中兴,休息的云,全本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平心而论,严嵩觉得现在已经很不错,所谓睿宗献皇帝已经和孝宗皇帝一起接受祭祀了,这还不算称宗袱庙嘛?

但是上天还就真给了嘉靖这个机会,北京太庙再次被一场“及时”的大火烧毁,火是从仁宗庙开始的,蔓延群庙,都毁了,唯独睿宗一室没有毁,又得重新建太庙了。嘉靖就说,一定是祖宗们不愿意分开祭祀,这是提醒我呢!因此,重修宗庙就又恢复同堂异室庙制。

嘉靖恢复同堂异室制度的原因有二:其一,都宫别殿实在费钱,修建费钱,祭祀还费钱,特别是世宗继位后一直折腾宗庙,财力困乏,根本没钱再兴建都宫别殿。其二,还是为睿宗规划,世宗真是孝子啊!非让他爹享受单间待遇,让他拥有独立的位置。

故而现在给睿宗献皇帝住单间这个任务就光荣的落到了严阁老头上。

严嵩满腹心事的下衙回府,把自己关进书房内苦思冥想,连妻子欧阳夫人进来劝他吃饭都没有回应。

严世蕃见状,亲自带着吃食到书房里来,问道:“父亲大人因何困扰?”

严嵩愁容满面的说道:“陛下要称宗袱庙。”

严世蕃不解的说道:“睿宗皇帝不是已经和孝宗皇帝同庙异室供奉了吗?”

严嵩苦笑着说道:“陛下的意思是为睿宗献皇帝单独建庙供奉。”

严世蕃不禁恨恨的说道:“都是张璧这老匹夫搞得事情,这事体不好弄。”

其实嘉靖将自己老爹请进了太庙后消停了一段时间,本以为此事也就就此结束了,但是北京太庙的失火,让嘉靖想起一个问题,太庙可不是进去了之后就万事大吉了,还涉及到祧庙的事情,随着大明的皇位更替,那肯定是要入太庙的皇帝越来越多。

大明太庙的规矩是四昭四穆,亲尽则祧,也就是说除了万世不祧的太祖和成祖,其他皇帝都会被祧,就祧庙这个问题,嘉靖当时咨询了专业人士,时任礼部尚书张璧。

张璧给出的答案是:和都宫庙制一样,太祖、成祖不论昭穆,为不迁之祖,其余的仁宗为一穆,宣宗为一昭,英宗为二穆,宪宗为二昭,孝宗、睿宗为三穆,武宗为三昭。孝宗、睿宗并立于三穆,等他日该迁祧的时候,把孝宗迁入祧庙与诸帝合祀,睿宗仍迁回原来的献皇帝庙中奉祀。

好家伙,这都快嘉靖三十年了,怎么还有这么头铁的人,张璧的这个答案,不能说让嘉靖十分满意,至少让他暴跳如雷。面对张璧的建议,嘉靖真要气炸掉,合着我白忙活了,我把爹弄进太庙,最后祧庙又进不去了?还得回老地方蹲着?因此,大骂礼臣毫无竭忠任事之诚,嘉靖斥责张璧:“果皆非人。何谓非人,人而无父母是人欤!”

骂完张璧,活还是要干的,嘉靖给出了自己的方案,太庙格局为同堂异室九庙制:太祖朱元璋居中,太宗朱棣居左(东)文祖世室左(昭东)第一,仁宗朱高炽居右(穆西)第一,宣宗朱瞻基居左(东)第二,英宗朱祁镇居右(西)第二,宪宗朱见深居左(东)第三,孝宗朱佑樘居(西)第三,睿宗朱佑杬居右左(东)第四,武宗朱厚照居右(西)第四。

这个方案一出,满朝皆惊,接替张璧的礼部尚书徐阶当即上疏反对,认为这个方案:“既无昭穆,亦无世次。”坚决不同意,连严嵩也上疏劝嘉靖这个方案不可行。

嘉靖召见徐阶、严嵩,陈述自己的苦衷,说自己遵奉的是前朝的兄弟异昭穆制度,对徐阶好言相劝,说:“朕实有不得已之情!”

面对嘉靖的软硬兼施,群臣以沉默相对,就是不松口,搞得嘉靖十分无奈。为了让老爹有独立的位置,不惜把前朝早已抛弃的兄弟异昭穆又捡回来用,目的就是保证睿宗在太庙中的独立庙室,让没做过皇帝的睿宗混进帝统的行列。

但是没想到嘉靖随便怎么说,臣子们就是不干,而且这还让嘉靖意识到一个问题,这些臣子们是绝不会同意自己让老爹称宗袱庙的,现在只不过是迫于自己的威压,不表态罢了。自己千秋之后,后世子孙扛不住大臣们,首先把他爹给迁祧出去,那自己这二十多年不是白忙活了,他可是见识过大明臣子们的嚣张的。

所以嘉靖决定一劳永逸,提前帮后代解决这个问题,因为嘉靖二十六年嘉靖的继后方氏因火灾去世,按照惯例,皇后先崩的,都是先奉于奉先殿,等皇帝驾崩了,在一起升祔太庙,嘉靖这会儿对妻子深情义重起来,非让方皇后升祔太庙。

说白了,大家都知道嘉靖的意思,就是趁自己还能掌握局势,先祧出一位皇帝来,把规矩定好,只要不祧他老爹就行,算是帮下一代皇帝提前解决了这个问题,嘉靖这会肯定自我感动的不得了,我可真是个好爹啊!

这事嘉靖知道,徐阶是绝不会答应的,故而嘉靖威逼严嵩来办此事,搞得严嵩现在是十分头大。

严世蕃想了一会,说道:“这有何难?升祔孝烈方皇后于太庙,祧仁宗皇帝出太庙。”

严嵩摇摇头,他精通礼法,怎么会想不到这一节呢?这样做固然满足了嘉靖的需求,嘉靖自己迁祧仁宗,子孙自然依次迁祧宣宗、英宗,而不会去先迁祧睿宗,可是从仁宗到嘉靖,加上睿宗皇帝连带嘉靖一共八个皇帝,刚刚符合四昭四穆亲尽的原则。

可是孝宗和睿宗可是兄弟,是一代人,实际上还差一辈了,仁宗和嘉靖只隔了七代人,没有达到四昭四穆,亲尽而祧的原则。

况且严嵩是实在不想挑头去做这件事情,仁宗毕竟开创仁宣之治的皇帝,严嵩自认为仁宣以后,罕有能超过他们二位了,自己出头去祧仁宗皇帝,将来百年之后,将是何等样的名声?

严嵩实在是不愿意做这种事,可是不祧仁宗祧其他皇帝更没有道理了。这才是严嵩苦恼的原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都市小说相关阅读More+

江南战地

朴泉

诛红与八十红论

长辰鱼长白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