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息的云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12章 露布飞捷报君知(三),隆庆中兴,休息的云,全本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身在镇江的应天巡抚唐顺之听说戚继光上海大捷的消息,马不停蹄的赶到上海县,直接查看这些倭寇的首级和尸体。

看到首级的月代头和不到五尺的尸体时,唐顺之非常高兴,他最担心的就是戚继光杀良冒功,现在看来可以不用担心此事了,这次斩获的都是真倭,毕竟在大明找这么多武大郎还是不容易的。

最近他压力十分大,倭寇频频出击,让他这个应天巡抚倍感压力,虽然把锅成功的甩到了王忬头上去,但是唐顺之也知道,若是不能成功的解决倭患,在嘉靖心中他唐顺之就是一个能力不足的人。

故而戚继光在上海的大捷一定要好好宣传,唐顺之亲自草拟报捷的奏疏,还请巡按御史一同联名,发往京师。戚继光再次向唐顺之陈述想要自己练兵御倭的想法,唐顺之说道:“元敬有练兵之意,本宪当然是支持的,只是现在倭寇频频出击,圣上已然震怒,你我若是不将倭寇扑灭,恐怕难熄圣上雷霆之怒。”

唐顺之的话说的很清楚,他可以支持练兵,但是现在的情况是倭寇四处出击,嘉靖已经震怒了,若是不把倭寇按下去,恐怕还没等到戚继光把兵练出来,他俩的乌纱帽都飞走了。

对于这个事情,戚继光早有想法,他将自己的想法告诉唐顺之,现在水师孱弱,不能远出御敌,而且大明水师缺乏海船,缓急之间难以得用,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将操江提督的水师调来,配合崇明沙所将长江入海口完全封锁,不准倭寇窜入内河作乱。

将倭寇侵袭的范围限制在沿海,然后就是兴建城墙,将江南地区没有城墙的县城和因为年久失修倒塌了城墙都修复起来,有了城墙,再依靠民壮和卫所兵,明军守城还是有几分本事的,倭寇要想攻城也没那么容易了,而戚继光自己带领这些骑兵作为机兵,分驻要害地方,防备倭寇。

同时在倭寇容易大规模登陆的地方如川沙等,修筑军城,将川沙堡扩建为川沙守御千户所,防止倭寇从此地登陆。对于戚继光的建议,唐顺之表示同意,然后问道:“元敬准备招募多少士卒训练?”

戚继光说道:“禀都宪,末将准备招募三千骁勇,俱是良家子,教以战阵,用申同仇之慨,报以拳拳之心,月支银一两五钱,米一石,精良器械,用之为战。”

对于戚继光的建议,唐顺之表示同意,招募三千人,一月不过四千五百两军饷和三千石米,对于富庶的南直隶来说,如同九牛一毛,倭寇每次上岸劫掠造成的损失都不止这些,他也明白戚继光的建议,加强城防,将戚继光的兵脱身出来,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游兵,机动作战,同时压缩倭寇的活动空间,步步为营,把倭寇赶下海去。

这里面最麻烦的就是调操江提督的水师来协防崇明了,之前唐顺之就曾经要求调动水师,可是现任操江提督临淮侯李庭竹兼着漕运总兵的差事,根本无暇顾及操江提督的事情,按理说,除了操江提督这一武操江外,还应有一操江都御史也就是文操江,但是现在文操江缺位。

他之前上书南京兵部尚书兼参赞机务张经,请求他以南京兵部尚书的名义调动操江提督的水师协防崇明,但是被张经以操江水师拱卫南京,职责重大为由给拒绝了,这次借着报捷,唐顺之再次在奏疏里提及此事,希望嘉靖直接下命令给张经,调动操江水师,协防崇明。

报捷的奏疏一路直抵京师,送达兵部,这是这几个月以来唯一的好消息,官军主动出击,重创倭寇,兵部尚书聂豹和左侍郎杨博十分高兴,立刻将报捷的文书送达西苑。

嘉靖随即召集阁臣和聂豹、杨博,得到报捷文书的嘉靖也显得很高兴,这几个月以来,倭寇四处袭扰,大明官军只能在倭寇屁股后面吃灰,往往都是追之不及,东南损失巨大,嘉靖为此已经发过几次火了,阁臣们最近都不敢触嘉靖的眉头。

嘉靖说道:“唐顺之、戚继光果然得力,上任不过数月,就重创倭寇,诚善事也!内阁以为,当如何赏赐为好啊?”

严嵩作为首辅说道:“唐顺之为应天巡抚,居中谋划与戚继光临敌决断,重创倭寇,当各升一级,追赠父母,其余士卒升赏,各按成例即可。”

嘉靖说道:“那就加唐顺之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戚继光升都督同知。眼下倭寇泛滥江浙,荼毒数省,内阁、兵部有何看法?”

作为兵部尚书的聂豹说道:“现在倭寇流窜数省,行踪不定,寻常督抚,已经难以剿灭,当设以专官,总领东南备倭事。”

聂豹的话一落,一众臣子们都在思量此事,这个职务可是不小,比之寻常的督抚,不知道要大了多少倍,寻常督抚,最多不过两省,这东南数省,尽在其执掌之中,不可谓权力不重,要是能推举个自己人上去,那将是极大的助力。

嘉靖问阁臣们道:“诸位阁老怎么看。”

严嵩说道:“陛下,本兵之言,似乎可行,但是此官乃因事而设,不为常例,当遣重臣以本官出任,事毕即撤。”严嵩与嘉靖相伴这么多年,对他多疑敏感的性格太了解了,虽然现在的形势逼迫嘉靖不得不设置方面大员,总领御倭事,但是将东南数省交到一个臣子手中,终归是让嘉靖不放心的。

故而严嵩特意强调两点,一就是以本官出任,说明这个职务无定员、无品级、无任期,并非朝廷的常设职务,另外一个就是强调事毕即撤,说明是临时性职务,不为常例,防止臣强君弱的局面发生。

果不其然,听了严嵩的话,嘉靖非常满意,说道:“惟中做事妥帖,内阁本兵看看,谁能担此重任呢?”一众大臣们都在盘点自己夹袋中的人,看看谁合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都市小说相关阅读More+

江南战地

朴泉

诛红与八十红论

长辰鱼长白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