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鸿鹊起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13章 刁难,农家子改换门楣的奋斗之路,惊鸿鹊起,全本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李延宁对作诗不擅长,便低调做人,隐身起来,当个观众,还好在场的众人都争着表现自己,没人注意到他。

只有郑秀才在做了一首关于马的诗后,被知府夸奖了一句不错,尾巴便翘了起来,对李延宁道:“在下很佩服咱们院案首的才学,不知院案首能否为我们赋诗一首?”

与郑秀才一起来的几人也应和道:“是啊,在下也想听听院案首对郑兄的《疾马诗》怎么看。”

刚刚何秀才做了一首骏马驰骋的诗,以疾驰飞奔的马自喻,大赞学政和知府是他的伯乐。既抬高了自己,又将马屁拍得很到位,任谁也挑不出他诗中的错来。

现在他们让李延宁谈谈怎么看,李延宁能怎么看,自然是夸道:“郑兄的诗连知府大人都称赞夸好,在下自是佩服。”

郑秀才得意地昂了昂头,接着道:“我们知道院案首一直以来都很低调,从不参加诗会、文会,除了院试上的那首诗赋,我们都没有机会听到院案首的其他诗作。

“刚刚我们这么多人都作诗一首,不知我等有没有这个荣幸能见识到院案首现场赋诗一首?作为此次院试的头名,我等可是都很佩服院案首的才学,很想听院案首给我们一展才华。”

其他秀才也纷纷起哄:

“我等都久仰李案首的大名,确实非常钦佩李案首的才华。”

“院案首的文章做得格律严谨,读起来令人心潮澎湃,诗肯定也做得好。”

“没错,郑兄的《疾马诗》做得极好,院案首不若也来一首关于马的诗?”

有人是真心想听李延宁作诗,有人则是看热闹不嫌事大。

郑秀才和其他人一直在强调院案首,就是想把李延宁架起来烤。不止郑秀才,还有一些年长的秀才也不服气李延宁才小小年纪就得了院案首!

他们就不信这么短的时间里李延宁能做出什么关于马的好诗。就他院试贴出来的那首匠气十足的诗,哪里配得上第一名!

学政、知府以及一众考官全部都看过来,他们不禁回忆起当日阅卷的情景。

华朝科举阅卷是采用弥封制,即将试卷上考生的姓名、籍贯等信息用纸糊盖起来,再由专门的誊录人员将弥封后的试卷如实地重抄一遍,防止阅卷官根据字迹认出手头的卷子是何人所作,此为防止作弊。

学政和众考官们在经历了艰苦的试卷批阅后,将上乘的试卷拿出来排名次。学政钦点十六号考生为院案首,一些考官是一致同意的,十六号考生的三篇文章都是上乘,诗的格律韵脚也都很工整。

但有一些考官觉得二十七考生也不错,诗赋和论都写得很好,而且诗赋是所有考生中最佳的。

但学政坚持定了十六号,因为十六号在策问和经义中体现出来的真知灼见和实干才能是二十七号考生尚有欠缺的。虽然十六号的诗比不上二十七号的诗歌有灵气和意境,但在众多考生的诗作中也能排得上名次。

前朝科举重视诗赋,最后选拔出来的人才都只会做锦绣诗歌,不干实事,一副酸儒之姿,最后灭了国,受苦的还是百姓。

华朝吸取教训,当今陛下重视实干才能,只有愿意干,会实干的人陛下想要的人才。最后其他考官也没有意见,定下名次后,拆封试卷,抄写榜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都市小说相关阅读More+

江南战地

朴泉

诛红与八十红论

长辰鱼长白山